《美在宜賓》
  萬里長江第一城·酒都宜賓全景。鐘天富 攝
  西區一角。張光金 攝
  開欄語
  城鎮化發展的“川南模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改革將成為未來中國發展的關鍵詞,而改革的關鍵就在城鎮化。在這次全國性的城鎮化改革浪潮中,川南將交出怎樣的答卷?我們的城鎮化歷程和路徑是怎樣的?在城鎮化過程中,每個城市又有怎樣的特點?
  梳理川南的城鎮化之路,長江頭的區位優勢,宜賓港、瀘州港的出海要道,瀘州老窖、宜賓五糧液、古藺郎酒的誘人酒香加上自貢的鹽、內江的甜三味一體、以及自瀘內宜新城建設中崛起的新經濟體,圍繞這“一江兩港三味四城”的亮點打造,就是城鎮化發展的“川南模式”。
  為了做出一份“川南城鎮化發展報告”,華西城市讀本將沿著“一江兩港三味四城”這條主線,通過對城鎮化頂層設計、城鎮化樣板、川南案例的深入分析,對政策研究專家、知名學者與經濟學家、地方政府官員、知名企業家、鄉鎮主要負責人等人物的專訪與對話,剖析城鎮化發展的“川南模式”,為方興未艾的城鎮化助力。
  宜賓是長江上游開發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在這裡永遠演繹著沿江而生、因江而盛的故事。不管是經濟發展,還是城市建設,宜賓的脈搏中總離不開江水。長江邊上最年輕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這座依托長江而建國際山水生態新港城,逐漸成為宜賓未來發展新引擎。而坐擁三江六岸的宜賓城區,也將在明年啟動最大規模的舊城 改 造 和 風 貌 整 治 工程。預計2017年,宜賓城區將煥然一新。
  臨港·依江而興
  臨港崛起 農民變身當起城鎮居民
  “我們家原來的地方,現在已建起了天原集團的工廠。”當車子駛過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沖頭(小地名)時,沙坪街道村民楊紅艷指著工廠說。她在那裡曾開了家小雜貨店,做了近20年的生意,這家小店是一家人生活主要支柱。後來為配合臨港規劃發展,他和鄰居們都搬到了雙石碑(小地名),在這裡,她的雜貨店變成了100多平方米的小商鋪,規模有所擴大,生意也逐漸變好。“我們還在臨港的紫金城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後年就能交房了。”楊紅艷笑著說,儘管農村戶口沒有改變,但隨著臨港發展,她們一家人過上了城市化生活。“下學年,我還打算把女兒送到臨港的宜賓天立國際學校讀初中。”
  楊紅艷一家生活的改變,是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縮影。生活在這裡的7.89萬城鄉居民,也見證了這座長江邊上最年輕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崛起之路。今年3月中旬,臨港轄區內的沙坪鎮獲省政府批准,改鄉鎮為街道管理體制,鎮上不少農民變身為城鎮居民。在身份發生改變的同時,園區內不斷落戶的產業項目,也給他們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一批批外出務工青年也像候鳥般飛回老家臨港。
  從2009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之日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就確定以港興城、以港興業、城園互動、城鄉統籌的“港—城—園”一體化發展思路。現在,經過三江口的長江大橋,進入臨港,近四年開發建設成果,如一幅畫捲徐徐展開。臨港新城“三橫五縱”主要道路骨架體系已基本形成,水、電、氣、排污、排水等城市基礎設施全面建設到位。白沙污水處理廠、環衛中轉基地等項目啟動施工,能滿足進駐企業生產發展和居民生活需求。在建設之初就考慮到生態綠色城市定位的臨港,現在正開始往親水宜居發展。
  臨港突圍 打造國際山水生態新港城
  依托沿江資源優勢,宜賓發展了翠屏區鹽坪壩、南溪區羅龍、宜賓縣向家壩等13個產業園區。其中,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宜賓市沿江經濟發展的大手筆之作。宜賓市副市長、臨港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學焦道出臨港新定位:立足於四川,將把臨港開發區打造為內陸地區國家級功能區轉型升級,和長江上游地區沿江開放的橋頭堡。
  依港而建、因港而興的臨港將如何突圍?李學焦給出答案:臨港將註重港區、園區、城區的綜合發展,使港口經濟、園區產業與城市服務業相協調,使樞紐新港、產業園區、服務新城有機的統一在一起,形成聚變效應,努力將臨港打造為“世界的臨港”。
  目前,臨港正著力打造國際山水生態新港城,宜賓城區五山之一的龍頭山,是其核心區域,同時也是宜賓未來又一“城市綠肺”。10月19日,川南規模最大的菊花展在這裡盛大啟幕,讓龍頭山這座宜賓城市後花園,更加美麗極致。龍頭山已今非昔比,對此,生活在山上的村民們最有發言權。山上龍豐村村民楊友富全家剛搬進新落成的兩層小洋樓。“水電氣網全通,我們算是真正告別了土牆青瓦房。”說起生活條件的改變,楊友富神采奕奕。隨著龍頭山開發,他還打算做點旅游生意。
  老城·三江六岸
  舊城改造 突出三江六岸
  如果說臨港是長江賦予宜賓未來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明年將圍繞三江六岸全面鋪開的城市建設、改造,又將給宜賓發展帶來新機遇。而機遇背後,有宜賓人都深諳的背景:那麼多年來,坐擁三江六岸的宜賓市中心城區,城市建設卻一直滯後於經濟發展。
  “有山有水的宜賓,是一個頗有姿色的美麗女子。只是不太註重打扮,讓城市少了些許美感。”今年63歲的退休教師滕建國,是土生土長的宜賓人,他給宜賓打了這樣一個含蓄的比喻。然而,當看到中心城區舊城改造項目即將啟動,像滕建國這樣的老宜賓,對未來宜賓城市建設又重新燃起希望。
  “兩線兩街”改造是宜賓市舊城改造、城市風貌整治中的重要項目。其中,南線包括高速南出口至兩路橋,長度約3公里,面積約234公頃;北線包括高速路北出口至鹽水溪口,長度約4.8公里,面積約123公頃。今年8月以來,宜賓市翠屏區北城街道真武社區書記劉茂春,就開始了“兩線兩街”改造的宣傳工作和摸底入戶工作。北城街道屬於北線岷江橋南段項目區,而真武社區又是這一區域改造涉及居民最多的社區。“光是宣傳會我們都開了10餘次。”劉茂春說,而讓她感到高興的是,在入戶摸底調查時,絕大部分居民都舉雙手贊同城市改造計劃。
  明年年初,宜賓市最大規模的舊城改造項目,將全面開始,預計2017年前全部完成舊城改造和風貌整治,屆時宜賓舊城區將煥然一新。
  三江流線 決定城市空間佈局
  “一城四區,帶狀組團式結構”,這是新調整的《宜賓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20)》(以下簡稱《規劃》)對宜賓中心城區空間結構的規劃。據悉,一城主要是指三江主城,包括老城、南岸、趙場、鹽坪等組團。而四區則是依據主導產業和山水生態本底,隔離劃定的四個產城綜合功能區:岷江新區、臨港新區、金沙新區、南溪新區。此外,從金沙江上游天柏組團沿江一直向東延伸至南溪組團,這些沿江現代功能集聚帶,又讓宜賓城市形態呈現帶狀發展。
  對比以往宜賓城市總規,不難發現,金沙江、長江、岷江,一直都決定著宜賓城區的空間結構,而長江文化也一直貫穿於城市風貌之中。如即將啟動的中心城區北沿線,城市建設規劃中將其定位為宜賓的快速通道和景觀大道,它的特色是要展現酒都文化和長江文化,將成為一條串接休閑娛樂、商業購物、居住生活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功能主軸。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陳淋明日預告
  一江·依水而興
  江城瀘州的城鎮化之路  (原標題:宜賓,崛起在長江之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26hse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