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深圳濱海城區,南山區近兩年一直在構建社會管理與服務系統工程,推動南山社會建設,為打造國際濱海城區的目標服務。南山的社會建設就是與國際接軌、凸顯區域特色。在這個體系中,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區探索“社區工作站”的做法,就是基層社區治理的典型。通過削弱政府在基層的權限,激活社區居委會的自治職能,實現社區的和諧,增強社區活力。
  改革背景兩級政府四級管理社區不堪重負
  南山花果山社區處在中國改革的最前沿陣地,社區居住人員多以蛇口工業區的退休老幹部為主,改革的意識強,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高。這個社區3年前還和深圳其他社區沒有差別。目前深圳市的社區治理格局是“兩級政府四級管理”,街道辦和社區工作站疲於應付各種考核、檢查、評比、創建等活動,行政成本大、效率低。吳紅霞兩年前作為花果山社區工作站站長,對此深有體會。
  “關鍵問題還在於權、責不對等,區里有多少部門,街道就設對應的機構,一項項工作部署下來,工作站就負責兜底。”吳紅霞頗有怨言,每年分到社區的考核任務多達數十項,實際需要完成的工作細化下來超過百項。“社區工作站本身不具有執法權,一些行政執法的任務也被攤派下來,年終還要考核,基層不堪重負。”
  “社區工作人員忙不過來,甚至動員社工、義工加入。”吳紅霞說,社區工作站忙得焦頭爛額,定位為社區自治的居委會則慢慢地“邊緣化”。居委會一缺資源,二缺人才,吳紅霞反映,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前,居委會開展社區活動鮮有人響應,留下了“不管事”名聲。社區工作站的這種弊端在於社區工作站組織定位和人員編製存在問題。
  改革進程政府職責“外包”社會組織介入
  “撤銷社區工作站,引入社區服務中心!”這是花果山社區破解基層管理難題的改革之舉。招商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黃立新是這項改革的主要推動者。他說,“要實現社區自治,政府必須從社區退出,讓社會組織進入,讓社區回歸社會。”
  2011年8月1日,花果山社區掛牌成立陽光家庭花果山社區服務中心,開始試運營,2012年4月1日正式運作。“社區服務中心在社會服務機構的運營下,不斷擴大職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承接社區工作站承擔的輔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變街道辦事處—社區工作站上下級行政隸屬關係為政社互動、合作共治關係,實現服務中心的轉型升級。”黃立新介紹。
  花果山社區工作站撤銷後,原有社區工作站的多項工作被打包成15個服務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社會組織承接。15個服務項目包括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網格化排查和化解服務、網格化信息採集服務等。招商街道通過制度設計,實現居委會對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日常運營的監督。譬如,賦權居委會全程參與政府在購買服務中(包括購買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運營的社會組織)的每個環節及步驟,強化居委會的樞紐、議事、監督三項職能。特別是對社區服務中心的監督,招商街道辦規定,在對中心年度多元化績效評估中,居委會所占權重不低於50%。
  同時,激活社區社會組織,先後成立“四海情”老年大學、科技協會、殘疾人協會等18個社區社會組織,提高居民的自組織和再組織比例。
  改革效果社區服務“一窗式”居委會開始“當家”
  花果山社區少了“社區工作站”,多了社區服務中心。原有的工作人員被分解到社區服務機構中,從管理變身為服務。居委會的職能得到強化,真正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社會組織增多,增添了社區活力。
  社區這一轉變,最大變化體現在中心的服務窗口上。“過去,勞動、計生、城管等各項職能,在社區工作站各對應一個窗口,有的窗口冷冷清清,有的窗口排長龍,但工作人員卻無法相互支援。”吳紅霞介紹。中心成立後,將原來窗口辦理的事項進行了梳理和整合,通過工作人員的統一培訓,每個窗口不再各自為政,成為熟悉各項業務的多面手,實現“一窗式”服務,行政成本大大降低。
  招商街道還在醞釀在花果山社區實行居委會委員專職化,設立社區自治基金,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居委會委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機制,強化居委會委員為選民服務、向選民負責的意識,真正去除居委會行政化的傾向。
  花果山社區的管理體制改革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區管理去行政化,取消社區工作站,為社會組織進駐創造條件和空間;另一方面,是通過體制機制的再造,激發居委會的活力。
  據瞭解,在花果山社區未來的改革方案中,將進一步強化居委會的權限。“目前,社區購買服務由街道、社區居委會和社會組織三方簽約,街道將經費先撥給居委會,隨後再由居委會向社會組織支付。將來有了定額預算,將由居委會自行決定預算如何使用,自行組織購買社會組織的專業服務。”黃立新透露。
  ■記者點評
  花果山社區治理模式被全面推廣
  花果山社區的治理模式已經在招商街道得到推廣,赤灣、水灣、沿山、文竹園、海月、桂園社區推廣花果山社區綜合黨委的組織架構模式,推動區域力量整合,強化社區黨組織的社會功能。招商街道還建立相應的工作制度,增強和促進綜合黨委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切實增強社會綜合黨委的戰鬥堡壘作用。
  在強化綜合黨委作用的同時,沿山、赤灣等社區服務中心也陸續建成投入使用,招商街道整合了社區物業資源、梳理出各物業小區配套用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最大限度將現有場地提供給居民服務。在完善硬件的同時,招商街道還完善社區服務中心的運作模式,加大居委會對其監督評估力度。
  招商街道各社區還在探索“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家園網”兩平臺相互補充的社區服務模式,有效整合行政服務、公益服務、便民服務資源,貼近居民實際需求,讓居民享受到綜合性、一站式的社區服務。
  花果山社區的改革也有代價,最大的改變還是原來社區工作站吃“皇糧”的工作人員,從為政府做事轉化為幫居民辦事。這種心態的轉變直接決定著推廣的範圍。同時,如何分流原來的工作人員也是對政府的一大考驗。社會組織能否有效激活,居委會的職能是否得到保障,也決定著改革的成敗。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丁侃 鳳飛偉
  策劃:呂冰冰 統籌:楊磊  (原標題:社區居委會“虛權”變“實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26hse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